前阵子跟表妹聊天炒股入门与技巧,她一开口就满是焦虑。表妹在老家镇上的小学当老师,教三年级语文,今年班上就 11 个学生,可工资却越发越少 —— 基本工资倒是没断,但绩效、效能补贴已经停了大半年。“现在都传财政吃紧,要精简人,还有人说 2035 年教师会剩 150 万,我这小老师说不定哪天就没工作了。” 她皱着眉说,手里的教案都攥得发紧。
不光是表妹,最近身边不少人都在聊:财政压力大的时候,教师、医生、公务员这三类 “铁饭碗” 群体,到底该从谁先下手精简?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,不是 “一刀切” 就能解决的,得看看咱们老百姓的日常里,到底谁在干事、谁在混日子。
图片
教师要精简?该走的是 “不上课的管理者”,不是守讲台的老师
表妹所在的小学,全校就 9 个老师,要管 6 个年级的所有课 —— 她除了教语文,还得兼着全校的音乐课,每天上完课就批改作业、备第二天的课,忙到晚上八九点是常事。“学生少,但事儿一点没少,每个孩子的作业都得改,安全责任也得扛着,哪有空闲着?” 她说。
展开剩余78%这种情况在乡村学校特别常见。我老家邻村的小学,一个班最多 15 个学生,最少的才 8 个,可老师就 3 个,既要教语文数学,又要管体育美术,连课间操都得自己组织。反观有些城里的学校,一个班挤着 50 多个学生,老师每天批作业都要到半夜,还要应付各种教学检查,累得腰椎间盘突出是常态。
真正该精简的,从来不是这些守在讲台上的一线老师,而是那些 “拿着教师工资,却不上一节课” 的管理者。表妹跟我吐槽,他们学校有 3 个副校长,还有 2 个教导主任,平时很少进教室,每天要么在办公室开会,要么忙着填各种报表,“有次我找副校长签字,看见他对着电脑玩斗地主,可咱们想申请点教学器材,却推三阻四说没钱。”
身边不少老师都有同感:有些学校的管理层层层叠叠,校长、副校长、主任、副主任一大堆,占着编制却不承担教学任务,反而要一线老师花大量时间配合他们做行政工作。要是真要精简教师队伍,该把这些 “光拿工资不教课” 的人先清出去,让钱和编制都用在真正给孩子上课的老师身上。
图片
医生能精简?病人还在排队,该减的是 “繁琐流程” 不是治病的人
再说医生,现在提 “精简医生”,恐怕没哪个老百姓会同意。上个月我妈感冒咳嗽,去市医院看病,早上 8 点到的,排了 1 小时队才挂上号,又等了 2 小时才轮到问诊,医生开了检查单,去做胸片、抽血又排了 1 个多小时,等拿到结果回来,医生都快下班了。“就一个小感冒,折腾了一整天,光检查费就花了 800 多。” 我妈回来吐槽。
不光是大医院,就连社区医院也常挤满人。我家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每天早上都有老人排队测血压、拿慢性病的药,就 2 个坐诊医生,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。有次我去开感冒药,医生一边给我写处方,一边还得回答另一个老人的问题,手都没停过。
现在医院之所以排队久,根本不是医生太多,而是检查流程太繁琐。我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说,现在不管什么病,都得走一套 “标准流程”—— 感冒要查血常规、胸片,胃疼要做胃镜、幽门螺杆菌检测,“不是医生想多开检查,是怕漏了什么问题担责任,而且有些检查项目,确实是医院的考核要求。”
要我说,医生不仅不能精简,还得加人,真正该减的是那些 “没必要的检查” 和 “绕弯子的流程”。比如普通感冒,要是症状不严重,医生凭经验就能判断,没必要非得做胸片;还有缴费、取药,能不能多开几个窗口,或者优化一下线上流程,别让病人跑上跑下浪费时间。要是把这些冗余的环节精简了,既省了病人的钱,也能让医生把时间用在看病上,比减医生管用多了。
公务员精简?该清 “混日子的人”,留 “办实事的人”
最后说说公务员。这些年考公越来越热,去年我邻居家的孩子考县里的公务员,一个岗位 500 多人抢,用他的话说:“进了体制就安稳了,不用怕失业。” 可 “安稳” 有时候也会变成 “惰性”,我有个亲戚在街道办上班,每天早上 9 点到单位,先泡杯茶,刷会儿手机,再跟同事聊聊天,到 11 点就开始琢磨中午吃什么,下午要么开会,要么整理点无关紧要的资料,不到下班时间就收拾东西准备走。“反正干多干少都一样,只要不犯错,就能一直干到退休。” 他私下跟我说。
这种 “混日子” 的公务员,确实该精简。比如有些部门,机构臃肿,一个科室有七八个工作人员,可真正干事的就两三个,其他人要么占着位置不干活,要么把活儿推给新人;还有些公务员,老百姓去办事,态度冷淡,要么说 “这个不归我管”,要么让 “下次再来”,把 “官架子” 摆得十足。
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公务员。我有个朋友在市场监管局工作,每天要去菜市场检查食品安全,还要处理商户的投诉,周末经常加班,有次为了查一家卖过期食品的小店,蹲点蹲到晚上 10 点。“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清闲,很多基层岗位,累得跟陀螺似的。” 他说。
所以公务员精简,关键是要分清 “谁在干事,谁在混日子”。那些每天喝茶看报、不为老百姓办事的人,该清就清;那些跑基层、解难题的人,不仅要留,还得给他们更多支持。比如社区里负责民生的公务员,要帮老人办养老认证,要调解邻里矛盾,要组织防疫工作,这些人要是少了,老百姓办事就更难了。
说到底,不管是教师、医生还是公务员,精简的核心都不是 “减哪类人”,而是 “减没用的人,留有用的人”。教师里,要走 “不上课的管理者”,留 “用心教孩子的老师”;医生里,要减 “没必要的检查”,留 “认真看病的医生”;公务员里,要清 “混日子的人”,留 “办实事的人”。
财政紧日子里,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,每一个岗位都得有人真正干事。老百姓不在乎减多少人,只在乎自己孩子能不能有好老师教,看病能不能不排队,办事能不能不跑腿。只要把那些 “占着位置不干活” 的人清出去,让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人留在岗位上,就算财政再紧炒股入门与技巧,日子也能过得踏实。
发布于:江西省恒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